2022.05.16蕭博士回覆王教授 @Yu-Fang Wang (王萸芳)的提問:

《提問ㄧ》
嚴復的「信達雅」理論ㄧ般翻譯者認為ㄧ篇譯文可以兼容並包,只是側重不ㄧ樣。例如,梁實秋翻譯的莎劇與朱生豪的翻譯風格各有千秋,或是不同版本的中譯本聖經。您訓練大家翻譯將信達雅作為三步驟,讓我們覺得淺顯易懂,但好像跟翻譯者的認知的「信達雅」不ㄧ樣。

因您要訓練開星門的老師和家長有人文素養,故5/14的翻譯作業”A house is not a home.” 鼓勵大家可翻譯成詩歌體,發揮文字創造力。然一般的翻譯「信」是主要元素,例如,以下文章 中(風傳媒 新新聞 點教育》言勝於武—語言的溝通能力「殺」很大!  我在此群組所貼的文章都是我寫的,為要提供給大眾語言學的科普知識)提到上個月訪台的美國前國務卿麥克.龐培歐(Mike Pompeo)的臉書的發文,台灣的報紙的翻譯主要是忠實其意見,若考慮「達和雅」的翻譯恐產生誤解。此外,「達和雅」很花時間,若同步口譯則考驗譯者的機智和功力。

蕭博士回答:

「信達雅」這三個步驟,是「翻譯過程」。

最後的「翻譯成果」,不是三個步驟,而是一個「俄羅斯娃娃」:外面是雅(或短)、中間是達、最裡面是信。

舉例:梁實秋朱生豪,都必須至少做到「信」,否則會被揪出來,說「你根本就翻錯了!」;梁朱也必須做到「達」,否則會被市場踢出去,說「我根本就看不懂」;至於梁朱有沒有做到「雅」,那就見仁見智了。

我曾經深入比較過14位名家的Hamlet 中譯本,可以負責任地說:光是「信」,就已經很多人,在很多地方,做不到了。

首先,年代久遠的,根本沒有網路可以查詢,太多原文只能望文生義,根本是「誤解在先,誤譯相隨」。再來,年代夠近的,「信」的問題變少了,但「達」的問題,卻也隨之浮現。原因:譯者的資訊夠多、夠對的時候,就會發現,我的老天啊,莎氏筆雅的筆,也太雅了吧。他的文字,除了淵博知識的含金量太高之外,最麻煩的,是文字遊戲。尤其是雙關語。

換句話說,舊時代的譯者,不知莎高地厚,也就算了;新時代的譯者,仰之彌高,才剛剛看懂了莎翁在吊書袋,在講天文學地理學礦產生物學,好不容易才找到對應的中文來翻,結果呢?「資訊夠正確,文筆夠生硬。」

我隨便舉個有名的例子。
國王問哈姆雷特,你幹嘛愁雲慘霧的?How is it that the clouds still hang over you?

哈姆雷特回嘴說:Not so, my Lord, I’m too much in the sun. 

這個sun指的是國王;也是太陽;也是雙關的兒子(son)原意是說,我在您的這個篡位的王權統治下,太彆扭了;我本來是您的姪子,卻變成是繼子。(因為國王殺了他爸爸娶了他媽)。

經過我的解釋,各位學員們,都一定懂得「信」的基本資訊了。問題是,您要怎麼翻譯,才能「達」?要用註解嗎?那可能註解比原文多10倍。您有看過這種天書嗎?(事實上,我的老師的老師,黃國斌教授,就出了這樣一個版本,註解是翻譯的三倍。)這有點像小孩子看大人書,沒幾行,就要查一下字典。信則信矣,恐怕跟「達」越來越遠。

喔,我還沒談到雅(短)呢。

原文的Not so, my Lord, I’m too much in the sun. 是輕重輕重輕重輕重的抑揚四步格。那個much會輕讀。才八個音節,也就是說,中文要用八個字(或字組),翻譯出來,才能在形式上,再現原文巧妙格律的精準節奏感。

怎麼辦?

我先給大家看看,梁朱的翻譯。

朱生豪「我已經在太陽里曬得太久了」。

梁實秋譯作「我受的陽光太多」。然後另外註解了「sun」的諧音義。

我再給大家看看拙譯的處理方式。

「在陛下與太陽下,在下太像佯子了。」

首先,陛下、太陽下、在下,建立了節奏感;

第二,佯子跟養子,雙關諧音,把姪子跟兒子的可恨關係勾勒出來;

第三,原文的son跟sun,剛好用『在下「太」像「佯」子』翻譯出來;

第四,「在」陛「下」與太陽「下」,剛好等於「在下」;

第五,下、下、下、像,是四個「ㄒ」的字;

第六, 在xxxx, 在xxxx也幫助了建立節奏。

我想說的是,我是站在14位中文世界的巨人的肩膀上,去看莎翁這位英文世界的巨人。沒有他們這些前輩的努力,哪有我這位後輩的省力?話說回來,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這些前輩,礙於太多因素,不可能像我這樣,講究成這個樣子的。而,這樣只是一行。我總共苦思用心,翻譯了4000行。

所以,今年出版《憾母勒》的時候,請務必捧小弟的場:)

結論:信達雅,不是都能兼顧的。

能信,是書櫃裡有字典的人;

能信而達,是肚子裡有經典的人;

能信而達且雅,是生命裡有恩典的人。

《提問一之二》

此外,「短」您原先想用「神」,是指譯文的「神似」,若用「潔」(指簡潔)呢?「短」是指關鍵詞或精髓嗎?

蕭博士回答:

短,比較接地氣;

神,是我以前用的字,我覺得比較會招致不必要的誤會;

您建議的潔(指簡潔),當然也很好。但,一定又有人會說,那用簡呢?

短,不是指關鍵字,也不是指精髓。

短,就是短。

用壓力,把檸檬裡面的檸檬汁給擠出來。

《提問二》

第二問題是有關您的66音含有英語的phonemes (音素)和allophones (同位異音/音位變體)ㄧ般外文系或中文系的語言學概論的課談子音是用發音位置(places of articulation)和發音方法(manners of articulation);描述母音則使用類似九宮格的圖,有上下左右,分展唇音和圓唇音,以及口腔舌頭的上中下所產生的共鳴。我很好奇您的學員中有語言學背景和沒有語言學背景對您的雙母語發音系統的接受度。

蕭博士回答:

第二堂課,就會深入探討發音了。您的問題,太大;我會花整整一個小時談。請屆時再惠予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