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熊門第一代弟子/黃國治老師

以下是我的個人對於〔認證委員〕的想法,提供大家參考與思考。

中華熊氏太極拳總會於統一功架研習會(2022/2/20)中,有提議要成立〔認證委員〕來把關未來的教練認證。這個提議對於將來熊氏太極拳的影響,是好是壞,可能還是未定數。

◉〔認證委員〕之產生

我個人期盼,〔認證委員〕是經過嚴格的〔訓練機制〕產生,當選的〔認證委員〕對於熊氏太極各項武術都有很深入的研究,為人心胸開闊,願意將自己多年的體悟,無私地分享給所有想練好、及深入探討熊們武術的人。同時不固步自封,不會自認天下無敵,並能虛心持續精研熊門武術。

熊門武學的每一招式練法都有其用途,這個用途會依假想敵的攻擊方式不同,而有些許不同的練法;只要練法與設想的用法一致,就是對的練法。

當〔認證委員〕發現有人對於任何招式使用不同練法,且其練法符合武術的基本要領,而且用法看來明確,則可以自己依此練法試練看看;若發現比自己原有的練法好,也就是能用更小的力量發揮更大功效,也不會有任何的傷害,那就將此練法當成此招式的新練法。例如在太極拳111式套路當中,有些招式不只出現一次,該招式第一次出現時用原來的練法,第二次就可以採用新練法,諸如此類。

若能虛心接納好的丶不同的練法,宛如網羅所有公開已知的武功密技,熊氏太極武術就會一代比一代的愈來愈精進深奧,也會愈來愈發揚光大。

◉〔認證委員〕的培訓

若〔認證委員〕沒有經過嚴謹的〔訓練機制〕產生,反而遴選出不適任的〔認證委員〕,則熊氏太極武術將可能漸趨沒落。所以〔遴選機制〕非常重要,除了要熱衷於探討熊氏太極武術且武藝精純外,還有最重要的武德及人品,能無私地將自己的領悟分享給所有的人,才不致於讓熊門武學愈走愈狹隘。

〔認證委員〕責任如此重大,除了自身人品丶武德兼備,精通熊氏太極武學,能虛心學習,深入專研熊門武學,此外還需要經過嚴謹的〔訓練機制〕,方能擔任。

何謂嚴謹的〔訓練機制〕呢?這需要好好地思考及討論。我個人認為,不應以拳齡(如:練拳、教拳幾年)、獎狀張數(如:各項比賽獎狀)、證書張數(如:教練、裁判、顧問證書)、或擔任哪些職務(如:理事長、會長、…),來決定〔認證委員〕的資格。

為何不認同以年資、獎狀、證書、職務為遴選條件呢?武術練得好不好,與練拳、教拳多少年沒有絕對關聯;有些人拳齡雖淺,卻特別認真勤練、專研武學,比練幾十年、教幾十年的教練都練得好。至於比賽得獎是相對的比較,顯示得獎者在該場比賽的幾位裁判眼中比其他選手表現好,但並不表示得獎者本身絕對練得很好。至於教練及裁判證書,目前的核發辦法並無法真正檢驗參加者的學習成效,如此產生的教練及裁判,難以確保其品質。至於擔任各項協會職務的人選,通常並不是考量其武學造詣,而是該職務的專業需求。因此基於上述種種原因,以致我有不同的想法。

〔認證委員〕遴選辦法在今年 2/20 統一功架研習會時第一次提出,除熊門第一代弟子外,由參與研習會的人另外提名五位,只要有人提名、並經三人附議,就鼓掌通過。這樣的遴選我認為太草率,經由與朝來師兄溝通,感謝朝來師兄的大量,接受我的建議,取消那次的提名。

第二次提出的〔認證委員〕遴選辦法是在今年7/16總會第四屆第五次理監事會議中提出,其辦法規定需要有教練、裁判、理監事…等多少年年資及經歷才能擔任〔認證委員〕;這些資歷對於熊氏太極武術的推廣,絕對有很大的貢獻,但這些資歷對於熊氏太極武術是否有深奧研究並不一定有絕對關聯。所以我還是持反對意見,經大家的諒解,該次遴選辦法也就暫時擱置。

下面是我個人對於〔認證委員〕遴選及培訓機制的構想,提出來大家一起思考,需再經過多次嚴謹的討論,看能否定訂出完善的機制。

◉〔認證委員〕辦法提議

1. 第一任〔認證委員〕:由熊門第一代弟子擔任

2. 候補認證委員報名:開放名額讓所有人報名參加〔認證委員〕遴選,報名者須要經過〔認證委員〕嚴格審核認可的前5 ~ 6名,才能給予候補〔認證委員〕證書。

3. 成為候補〔認證委員〕審核通過條件:

(1)須獲得三位〔認證委員〕認可, 其中一位認證委員必須是自己的師父、或師父的師父… 舉例說明:若認證委員有林朝來師兄、陳德洋師兄、李國光師兄、林清智師兄、陳曉寅師姐、黃清麟師弟及黃國治…等。假如我的徒弟及徒孫,想成為〔認證委員〕就必須獲得我、與另外兩位認證委員認可,才能通過此項要求。

(2)由〔認證委員〕帶領參加遴選者,學習與了解篩選教練的準則,包括需要注意的武術基本要領…等等。這些遴選者必須親自拜訪三位〔認證委員〕(包括自己的師父),聆聽其指導至少十次以上,並獲得其簽字認可。遴選者通過三位〔認證委員〕簽字認可之後,才能成為候補〔認證委員〕,並進入下一個階段─實習。

4. 〔認證委員〕實習及通過程序:由熊門第一代弟子帶領候補〔認證委員〕,相當於師徒制手把手地指導,練習如何審核一名教練是否合格丶需要的注意事項及要求為何。經過這樣的帶領,候補〔認證委員〕才有能力篩選出合格教練,才能具備〔認證委員〕們挑選合格教練的眼光,眾人對於合格教練的篩選結果將有一致的共識。經過此實習程序後,這些候補〔認證委員〕需要獲得三位〔認證委員〕的認可,才能成為正式的〔認證委員〕。

5. 取消〔認證委員〕資格:若經檢舉武德及人品有問題、或藏私不分享武技者,一旦查證屬實之後,將取消其資格。

在〔認證委員〕實習過程中會產生一些合格的教練,如這些合格教練有意願參加〔認證委員〕遴選,經過同樣的程序,再甄選出另為四位(舉例)新的候補〔認證委員〕,通過實習之後,成為正式的〔認證委員〕。如此,第一代弟子的〔認證委員〕位置有人接替,便可功成身退。

另外,建議〔認證委員〕人數不宜太多,寧缺勿濫,需要嚴格控管,且對於武德及人品的要求尤其重要。熊門武術很多,想精通所有的項目很困難,所以〔認證委員〕及〔認證教練〕也許可以分拳、劍、刀、長兵器、太極之外的國術套路等等不同的認證資格。

◉〔認證委員〕之精進

〔認證委員〕需要精進:〔認證委員〕需要固定每段時間(每季或年)聚集在一起,將自己所悟的武學提出來相互分享討論;透過這樣的交流,相信每位〔認證委員〕都會愈來愈精進。

◉〔認證委員〕之義務責任

統一功架:是為了比賽及對外表演的一致性,第一次訂定出來適合所有人練習的一般功架,可能還不完善。所以在聚會時,〔認證委員〕有義務針對統一功架的招式提出來重新探討研究。若發現有更好的練法,每隔一段時間(例如一年一次)〔認證委員〕有責任將這些改進的練法,與其他教練分享,進而就是將這些新練法分享給所有熊氏同門。相信這樣幾年後,統一功架就會愈來愈完善。

教練培訓及認證:〔認證委員〕等同於未來教練講習丶與裁判講習的儲備師資。目前的教練只要上過三、四天的講習,再經過簡單的筆試與套路檢定,就可獲得教練認證,並沒有一個嚴謹的機制來檢視參加者對於這三丶四天講習內容的學習成效,也缺少實習的機會,如此產生的教練,其程度有待商榷。而如何提升教練品質應該也是〔認證委員〕的責任。建議未來的教練講習採用單一套路為主題,一個主題應該是多天(例:4~7天)的詳細課程講解與實習;最後再經過嚴格的檢驗,合格後才給予〔認證委員〕的證書。經過這般嚴謹的培訓,定能保證教練的高水平。

至於裁判講習,也建議採用類似的課程規劃。

以上都只是我個人的初步構想,相信依此程序產生的認證委員及教練,一定會有很好的品質,這樣熊門武術就會愈來越精進,一代比一代更強。至於實際執行的流程與細節,以及〔認證委員〕的任期丶人數…等等,就需要大家來一起討論與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