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員想來學習熊氏太極拳的原因,大部分是為健康養身,少數是想要武術精進丶或是攻防實戰。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原先只為健康養身的人,也可能轉而想要精進及實用。
不論是為養身、精進及實用,熊氏太極拳都能滿足其需求。而且這三者是學員來練拳的不同目的,沒有所謂高低差異,純粹只是習拳者的訴求不同。
面對這三大類族群,教練如何指導並要求學員?學員在學習過程又如何自我檢視已經達到丶或未達到哪些提醒呢?
為使教練及學員有所依據,我將訂定一些準則給大家參考。以下是目前初步的構想,未來會陸續增修,使其更加完善。
基本拳之檢視準則
《健身養身之檢視準則》
以健康不傷身及基本要領為主
1. 手:各種手形的要求,以及出拳時手肘不能太直,如下圖示範。
下圖中手肘太彎(不及)。
下圖手肘太直(太過),連帶肩膀僵緊。
1.1. 掌形:例:掤,單鞭的左手,摟膝拗步的前手
正確的掌形如下二圖,大姆指微扣。
下列三者是錯誤的掌形:
1.2. 拳:搬攔捶
下列二圖是正確的握拳:
下列三圖是錯誤的握法:
1.3. 採:例如履丶攬雀尾(上面的手)丶手揮琵琶的右手
下列左圖與中圖是正確的採手,右圖是錯誤示範。
1.4. 吊勾手:單鞭的右手
下圖是正確的吊勾手:
下列三圖是錯誤的手形:
2. 眼:直視正前方,看手的方向。
3. 身:立身中正,不駝背,不前傾後仰。
4. 法:
4.1. 動作不忘招,能連續打完
4.2. 第一段從起勢到收勢,至少能練3分鐘以上
5. 步:不傷膝蓋為主
5.1. 馬步丶弓步的定式要正確,不跪膝,膝蓋要在腳踝正上方,如以上2.眼的
圖例示範。
弓步規範影片
5.2. 膝蓋只能做屈伸,不能扭膝蓋。例如右掤,馬步變弓步時腰向右轉,右膝只能向前移,到達腳踝正上方即固定不動,不能繼續跟著腰轉而向右扭,
左膝也勿向下扭轉。
5.3. 不能用扭膝蓋的方式來帶動扣腳尖的動作,例如單鞭時的後腳丶蛇身下勢接金雞獨立時的後腳。
5.4. 要轉身時,靠腰胯轉,以及調腳尖丶或腳跟的方式,來帶動膝蓋。
5.5. 後膝窩似直非直,似彎非彎,不完全打直。
5.6. 虛步:上身中正不前傾不後仰,前腳在後腳跟之前約2足掌位置,前腳小腿略斜,前腳之膝蓋丶足跟丶腳尖呈一直線,例如:白鶴掠翅。
5.7. 丁字形虛步:要求如同虛步,唯有前腳為腳跟點地,例如:手揮琵琶。
《武術精進之檢視準則》
內斂、意念、自我身體的檢視為主(練氣、練順)
1. 手:鬆+意念,動作流暢,不聳肩,不僵硬
2. 眼:意念,精神
3. 身:重心轉換靈活
4. 法:知道每一招式的用法
5. 步:馬步變弓步
5.1. 步伐轉換靈活不卡,腳掌或腳尖轉動時,要盡量貼地。
5.2. 腰胯膝之靈活度
5.3. 上步時前腳尖要先外開再上步,例:摟膝拗步,玉女穿梭…
《攻防實用之檢視準則》
攻防意念為主
1. 手:
1.1. 招式應用與要領,攻防意識,如何最省力丶最有效
1.2. 招式轉換的軌跡,圓順,美觀
2. 眼:集中攻防意念於作用點之前方
3. 身:身面轉換與攻防作用一致,腰腿一致。例:倒攆猴的手腳,掤…
4. 法:實用每一招的攻防,以最小力丶最快速,並達最大攻效。且動作之間轉換輕鬆丶圓順。
5. 步(全身):腰腿帶動,手腳同時到位,全身協調性
近期留言